
过了海,就原形毕露了。一场疫情不仅让中国人提前开启了未来的“云生活”;也深刻体现了以阿里腾讯为首的中国一批民营企业的善良和担当。
但是,参与公益救援并不容易。继前阵子大规模的“钉钉大冒险”之后,阿里的另一张王牌产品支付宝也因近期的LOGO更新事件陷入了“蓝”加“蓝”的局面。


发生了什么事?故事还要从3月10日支付宝通过钉钉视频直播举办的“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”说起。
为了配合“云大会”的热闹气氛,所有参会人员都以“LOGO”的形式出席。就是在这种爱可可的环境下,大家见证了主办方支付宝LOGO从浅蓝色到亮蓝色的“更蓝”的变化和升级。


相比之下,我们可以发现支付宝新LOGO的饱和度明显更高,第一时间给人带来了更明亮、更刺激的视觉体验。
同时,也有长期使用支付宝APP的网友。对于支付宝的变色,他们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“抵制”。
还有一群按颜色打开手机软件的网友,分别给出了自己打开支付宝和知乎的经历。

看到大家如此为难,支付宝坐不住了,给出了“变色”的官方解释:“旧的颜色更淡定,新的支付宝更明亮,多幸福啊~”

当然也是新一代骄傲的网民。他们在“嫌弃”新支付宝蓝的同时,也在不断输出沙雕UGC,表达对支付宝改“蓝”的担忧。


比如刚满28岁的支付宝,就被迫从“支付宝蓝”转战“支付宝蓝詹”。

截至目前,在#支付宝太蓝#的相关话题下,支付宝变色的升级举措以“旧词新解”的方式成功圈出,开启了支付宝的数字化战略升级。
没错,正如支付宝官方的那句“只要你不蓝,让我蓝”,支付宝在换上更蓝的LOGO的同时,将口号从“用支付宝支付”改为“好好生活”,全力协助支付宝从移动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。
在这种战略背景下,支付宝换了LOGO,不仅颜色变浅保留了品牌的视觉活力,在字体细节的调整上也有所瘦身。
在支付宝的“知”字上,你会发现新版“知”字的高度整体有所提升,变得更加立体,而右侧也做了微调,从弧度到硬朗的直线。

另一方面,APP中的图标设计也从原来的尖角变成了圆角,变得更加简洁Q弹。

无论是数字营销还是传统营销,视觉营销都占了很大比重。以其在人类所有感官中的主导地位,成为了所有消费者购买的前提。也是在信息泛滥的时代,品牌最划算的吸睛手段。

所谓外功开启看缘分,内功一秒化为铁粉。支付宝的品牌升级也是如此。受流量红利结束和疫情对消费互联网行业的双重影响,支付宝也加快了15年来最重要的战略升级。
嫉妒社交平台用户基础优势、缺乏社交互动的支付宝,也曾在平台内打通新闻资讯、社交动态等内容的信息流,但经过“圈子”风波,支付宝明白,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,建立信任是常青的不二法则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于是时隔四年,支付宝决定再次大规模开放信息流,但这一次,不是为了不可控的C端消费者去获客;而是回归到B端的数字化转型,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和供应逻辑,为不同消费习惯的用户匹配个性化定制的信息流推荐,从而反哺平台获得更便捷、多元化的线上流量。

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一直由微信和支付宝主导,未来如何前行成为两大巨头共同的思考点。疫情期间,很多线下店铺的销售额陡然下降,消费者在支付宝平台对支付之外的生活服务产品的搜索急剧增加,这给了支付宝极大的责任感和超前的信心。

因此,此次升级,除了从B端商户服务绕过社交,赋能C端生活服务之外,支付宝还向更多中小商户伸出了援手,通过贷款补充和数字化转型,让自身平台的服务品类更加丰富和日常化,消除了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差距,为自身构建了新的品牌壁垒。
在这个过程中,支付宝的执行力也是有目共睹的。可以说,在支付宝宣布LOGO改头换面的第二天,各大线下店铺的支付宝扫码界面已经发生了匹配性的变化,有时候消费者或者合作伙伴被一个品牌深深包围,往往只需要一个细节。